2005年10月12日9时零分零秒“神舟六号”飞船,喷薄一跃入九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说,“飞船的入轨轨道近地点是200km,远地点是347km.飞到第5圈变为圆轨道,变轨后是距地面343km.这是因为第1~5圈(相应为1~5轨道),由于大气阻力的影响,但这比重力小得多,每圈轨道降低1km,飞船远地点高度从347km降为343km.飞船在远地点变轨后,把近地点抬起来,就变成圆轨道了,圆轨道各个点上的重力都一样,有助于科学试验,对应急救生也特别有利.”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推断( )
A.由于1、2轨道在变轨处相切,则该处向心加速度a1=a2 |
B.由于1、2轨道在变轨处相切,则该处速度v1<v2 |
C.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飞船从第1~5圈,其环绕速度逐渐减少 |
D.上述说法都不对. |
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
A.E和F成正比,F越大,E越大 | B.E和q成反比,q越小,E越大 |
C.E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 D.E的大小可由F/q计算 |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 |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
C.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 |
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 |
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 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
A.粒子带正电 |
B.粒子加速度![]() |
C.A点的电势能大于B点的电势能 |
D.粒子的初速度不为零 |
如图所示,A、B为两个固定的等量的同种正电荷,在它们连线的中点处有一个可以自由运动的正电荷C,现给电荷C一个垂直于连线的初速度v0,若不计电荷C所受的重力,则关于电荷C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始终增大
B.加速度始终减小
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电场情况未知,所以加速度变化情况未知
如图所示,一根通电直导线垂直放在磁感应强度为1T的匀强磁场中,以导线截面的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a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为零,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
B.b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C.c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
D.d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跟b点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