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将100mL的空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常温,余下气体的体积约为
A.60 mL | B.80 mL | C.40 mL | D.20 mL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的溶解度都是20 |
B.t2℃时,将10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C.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D.t2℃时,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b>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从CuSO4和少量Fe粉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uSO4; |
B.把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浑浊出现,说明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O2; |
C.用酚酞试液及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可将Na2CO3、HCl、NaCl、NaOH四种溶液区分开来; |
D.向某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该烧碱溶液一定没有变质。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u |
Fe |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KCl溶液 |
K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C |
NaNO3溶液 |
Na2SO4 |
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
D |
CO气体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再次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运送飞船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有关偏二甲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
B.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
C.相对分子质量为60 |
D.组成元素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