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 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 |
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
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
2015年入冬以来,由固体颗粒物引起的“十面霾伏”席卷大半个山东,尤其是济南市位居全国榜首,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 B.露天焚烧秸秆 |
C.开发清洁能源 | D.提倡多开汽车 |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 ,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A.雨水pH=6 | B.食醋pH=3 |
C.肥皂水pH=10 | D.食盐水pH=7 |
下图表示汶上县城居民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
下列历史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 B.凿壁借光 | C.火烧赤壁 | D.铁杵磨成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