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
|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 A.美国 | B.德国 | C.日本 | D.俄国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以下是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其中与孟德斯鸠上述思想有关联(或受其影响)的是
| A.设立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 | B.总统有权任命文武官员 |
| C.禁止王室或皇室家族成为总统 | D.设立由普选产生的众议院 |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的权威 |
| B.“不流血”一定程度是与落后势力妥协 |
| C.至此国王已经是虚位国家象征 |
| D.这次事件总体推动了英国历史发展进程 |
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
| C.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
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评论道:“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其中“恐怖统治”的实质是指( )
| A.军事独裁和侵略战争 | B.封建专制统治 |
| C.资产阶级革命和专政 | D.《拿破仑法典》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