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它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人) |
78 000 |
272 000 |
产量(吨) |
3 200 000 |
29 500 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 000 000 |
590 000 000 |
A. 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 B.有利于缓和和欧洲紧张局势 |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 D.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 )
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 |
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 |
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 |
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
B.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
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
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人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