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秦朝在地方“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还可称为“监公”,或称为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秦朝的监御史( )
A.和郡守、郡尉相互牵制 |
B.掌握地方的行政事务 |
C.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监督权 |
D.由皇帝任命,直接向皇帝负责 |
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农业 |
7.1 |
11.3 |
17.7 |
10.7 |
9.8 |
10.5 |
工业 |
42.5 |
60.4 |
49.8 |
55.5 |
55.4 |
52.6 |
其中:重工业 |
36.1 |
54.0 |
45.9 |
51.1 |
49.6 |
45.9 |
(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
A.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人口变化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3025541 |
62.9% |
1122476 |
37.1% |
A.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下降
B.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三个时期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C.坎儿井 | D.灵渠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