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某细菌能产生一种单链的“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该多肽是 肽,连接相邻两个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
(2)该多肽在进行水解时,需 个水分子参与,得到 个谷氨酸分子。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 不同点是 不同。
(3)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 。
II.下列图A所示的分子结构式为某种核糖核苷酸,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左上角基团为碱基——腺嘌呤;图B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是 。
(2)图A中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种核酸的原料___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
(3)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除此之外在 和 中也有,原核生物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中。若要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 染色剂染色,可使用的植物材料是 。
探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去顶对植物的损伤)
(1)完善以下实验思路:
①取长势相同的正常植株若干均分若干组,分组处理如下:
____
②各组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
(2)预测实验结果。
如果得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相应的实验结果用柱状图应表示如下。
二氧化碳分析仪是测定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用下图1模式的装置测定植物单个叶片的光合速率,将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特定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并检测通入和通出气体中CO2浓度变化;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和最适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M、N两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l实验中调节原有的光照强度为图2中时,可使B处的CO2浓度大于A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____方式进行的。
(2)利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经分离后条带最宽的色素是____,这种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3)图2中D点对应光照强度下,叶肉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为:适当提高温度,植物N其D点的移动方向为。
(4)与植物N相比,植物M更适宜栽种在环境中。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①过程必须用到__________酶,②过程使用的是___________酶。③表示_______技术。④表示基因工程中_______________过程;若方法c是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则方法C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转基因牛D的牛奶中含有_____________,则说明目的基因在个体水平已表达成功。
(3)图中对良种奶牛进行处理时用到的激素是________。 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技术和___________技术。
普通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茵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
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来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该种群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