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K+通透性增大 |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
C.在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D.③是突触后膜,其膜内外均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该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
B.该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
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
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不一定导致个体的衰老与死亡 |
B.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
C.c代表细胞分化;⑤与⑥的基因完全相同,mRNA完全不相同 |
D.a代表细胞生长;②与①相比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少,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 |
下列关于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含有18O,尿液中也会含有少量的H218O |
B.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在细胞质基质中放射性比较集中 |
C.在一定光照下,用H218O浇灌绿色植物,发现空气中有C18O2 |
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没有放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