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比10℃条件下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 | B.1:1 | C.1:2:1 | D.9:3:3:1 |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不同器官中处于不同时期的四个细胞,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乙具有四个染色体组 | B.甲和乙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
| C.丙细胞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 | D.卵巢中同时存在以上四种细胞 |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A.全部是褐色 | B.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
| C.褐色:黑色=3:1 | D.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
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②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
数为4层
③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④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
|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
|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
|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