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 S1 |
20 |
0.90 |
18 |
| S2 |
50 |
0.75 |
38 |
| S3 |
100 |
0.50 |
50 |
| S4 |
150 |
0.25 |
38 |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做出的推断中,错误的是
| A.此种异常缘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
| 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 |
| C.该生物的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 |
| 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育性下降 |
下图①—⑤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
| 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
| 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 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进行降解的过程。下图中A、B、C分别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自噬破坏了细胞内的稳态
②物质由细胞自噬方式B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
③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
④细胞通过C方式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了细胞的寿命
⑤图中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有: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物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的是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生理过程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
| B.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
| C.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
| D.若用18O标记①过程中的H2O,那么在④过程的最终产物中,有可能检测到18O的物质只有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