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
B.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
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左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右图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题: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 | B.西北风;自东向西 |
C.东南风;自东向西 | D.东风;自西向东 |
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题。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
总人口(万人) |
35 |
167 |
701 |
0~14岁(%) |
35.27 |
14.63 |
8.5 |
15~64岁(%) |
58.36 |
83.15 |
90.39 |
65岁及以上(%) |
6.37 |
2.22 |
1.11 |
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该城市可能是 ( )
A.南京 | B.深圳 | C.西安 | D.沈阳 |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小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