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我国三种不同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下列各题。
|
甲产业 |
乙产业 |
丙产业 |
1990年主要 生产省份 |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
|
2001年主要 生产省份 |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
北京(39%)、 广东(26%) |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
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充足的能源 | B.丰富的劳动力 |
C.便捷的交通 | D.广阔的市场 |
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原料因素 | B.能源因素 |
C.技术因素 | D.劳动力因素 |
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D.甲、乙、丙三产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 |
我国北方住宅的楼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大,理由是()
A.北方地表平坦开阔 |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
D.南方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A.24小时 | B.24小时4分 |
C.23小时56分4秒 | D.23小时54分 |
元旦节,太阳直射点位于()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 | B.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
C.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温的垂直差异 |
B.地球内部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
C.地震波速度的垂直变化 |
D.物质密度的变化 |
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位于()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
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
C.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
D.受压力最大、温度最高的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