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
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 B.东南沿海地区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
地震是突发性强、破坏大的自然灾害,研究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破坏程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前提,这也为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减灾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回答1—2题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耳其多地震与其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有关; ②日本、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 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影响地震结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
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 | B.莱州湾 | C.辽东湾 | D.珠江口 |
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土地荒漠化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 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 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⑤ |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 B.古长城遗迹 |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 D.草方格沙障 |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 | B.滥垦 科尔沁沙地 | C.滥伐 黄士高原 | D.滥采 河西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