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
C.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
D.洋流所经过的海区大陆架宽广 |
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 |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壅塞而造成的 |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造成的 |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导致的 |
D.上游突降大暴雨引起的 |
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好 | B.土壤肥沃 | C.水源充足 | D.地势低平 |
2011年6月初,位于我国渤海湾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事故发生后位于河北乐亭县沿海的水产养殖基地发生大面积扇贝死亡事件。据此回答问题。蓬莱19—3油田溢出的石油大面积污染乐亭县沿海养殖场的原因主要是
A.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 B.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 |
C.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 D.受到日本暖流的影响 |
下列能够受到海上溢油危害的有
①水产养殖②海面摄食的鸟类
③海上浮游生物④深海鱼类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为了实时监控此次溢油事件污染范围的变化,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 B.遥感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技术 |
下表是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问题。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
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
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问题。试问这对老人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如果这对老人是乘坐火车在我国旅游,那么他们最有可能的旅游路线是
A.沿陇海—兰新铁路 | B.沿京哈—京九铁路 |
C.沿京包—包兰铁路 | D.沿沪杭—浙赣铁路 |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问题。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
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C.③——终年高温多雨 |
D.②——湿热的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