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可能不足
②甲同学装置的气密性可能不好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插入燃烧匙速度可能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1.8B.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则无X生成

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纯净的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纯净的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点燃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加快蒸馏速度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气体不纯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因为CO2过量能引过温室效应,所以在大气中越少越好
C.室内有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通风
D.到溶洞探险(可能含较多二氧化碳)用火把照明比手电筒照明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