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 |
|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X︰Z)为3︰1和4︰2的化合物 |
|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
|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 |
在某稀溶液中含有0.1mol HNO3和x mol 0.1mol,向其中加入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则x值至少为()
| A.0.1 | B.0.12 | C.0.15 | D.0.2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稀释,且用水洗涤量筒,洗涤液一并注入烧杯。 |
| B.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离子,可用渗析的方法 |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
|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
2a L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b mol的BaCl2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完全沉淀;向另一等份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加热可得到c mol NH3,则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A.![]() |
B.![]() |
C.![]() |
D.![]() |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H=-114.8kJ/mol |
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 SO3(g) △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196.64kJ |
| C.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 |
| D.已知①S(s)+O2(g)=SO2(g); △H1②S(g)十O2(g)=SO2(g);△H2 则△H1>△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