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取简易消毒液。

(1)其反应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配制好4.0 mol·L-1的NaOH溶液,这种溶液___________L才能与2.24 L氯气(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
(3)配制500 mL 4.0 mol·L-1 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d.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 cm~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⑤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能造成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

A.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B.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
C.NaOH溶解后,未冷却即进行实验
D.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Zn投入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盐酸中,H2的生成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解释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纵坐标为H2的生成速率,横坐标为时间)。

答:①

有A、B、C三块金属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要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B、C相连,B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A极减轻。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向一个小烧杯中加入20克蔗糖,加3~4滴水,再加入20ml浓硫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发热、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棉状的炭,并放出有制激性气味的气体。这个过程表现出浓硫酸的特性是

下图是教师演示的两个实验(铁架台等辅助仪器略去未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两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I、II、。加热,试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二用来验证Na2O2与CO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含有Na2O2的棉花燃烧。由该实验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请写出你所得出的两个结论:
结论1:结论2: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硫酸钠、碳酸氢铵杂质除去并得到氯化钠溶液,设计了如下方案:



④加热
煮沸



过滤



①加热


⑴操作①的目的是
⑵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⑶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
⑷操作③的目的是 ,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⑸操作④的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