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甲、乙用导线相连放入稀H2SO4中可以看到乙慢慢地溶解,而甲的表面有气体逸出。把丁放到乙的硝酸盐溶液中后,丁的表面覆盖一层乙的单质。用石墨电极电解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甲和丙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丙的单质先析出。将甲放入稀盐酸中有H2析出。已知四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铜。根据以上实验判断铜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
B.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C.将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
D.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 |
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
①Cl2——做消毒剂 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 ③AgI——人工降雨
④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 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 ⑥NaClO——漂白纺织物
A.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全部 |
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镁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镁单质 |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NaCl溶液可得到金属钠 |
D.从海水中提取Br2、I2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