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和氟气(F2)可发生如下反应:
+F2+2OH-===
+2F-+H2O,从而可知在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4 | B.+5 | C.+6 | D.+7 |
25℃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i(CH3COOH) =" 1.8" ×10-5;Ki1(H2CO3) =" 4.4" ×10-7;Ki2(H2CO3) =" 4.7" × 10-11;Ki(HClO) =" 4.0" ×1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pH关系:pH(NaClO)>pH(Na2CO3)>pH(CH3COONa) |
B.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CO2+ NaClO + H2O → NaHCO3+ HClO |
C.a mol/L HClO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ClO-),则a一定小于b |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固体,可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 |
下表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物质 |
AlF3 |
AlCl3 |
BCl3 |
NCl3 |
熔点/℃ |
1291 |
160 |
-107 |
-40 |
A.BCl3、N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因为键长B-F< B-Cl,故BF3的熔点高于BCl3
C.AlF3、AlCl3都是强电解质,但晶体类型不同
D.BCl3为平面正三角形分子,故它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是
A.浓氨水与氧化钙固体反应制氨气 |
B.稀硫酸与硫化亚铁固体反应制硫化氢 |
C.浓盐酸与次氯酸钙固体反应制氯气 |
D.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制乙炔 |
向含S2—、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Cl2,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无法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O3->I2 |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