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高一某班学生以“辉煌的六十年”为主题召开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数据:
材料一:根据统计,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下降了19.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下降了24%。
材料二:60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在不断调整。1978年,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00%。改革开放以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主导地位突出。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数量看,200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从产值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为68%。
材料三: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金融业“飞入寻常百姓家”,与百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银行服务更“优”,证券服务更“多”,如今,股票或基金,都已成为百姓平常的投资理财方式。截至今年7月底,股票投资者开户数近1.33亿户,基金投资账户超过1.78亿户。
(1)请你说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并简要说说下降的原因?
(2)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3)居民个人理财是个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很多人都想使自己手中的钱能够不断地增加。居民“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哪些?并为居民投资设计最佳方案。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材料中体现了规律的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35年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2013年12月,西方的圣诞节来临之际,北大、清华等高校10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一时间网上掀起一阵“圣诞节,过还是不过” 的争议。某地部分高校在当晚组织节日庆祝活动时也表示,过分渲染“圣诞狂欢” 气氛,将削弱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学校不应提倡。
你是赞成或是反对过“圣诞节” 诸类的“洋节” ?请你为班级举行的辩论会的正方或反方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提纲应对应相应知识要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扶老人” 的道德焦虑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扶不扶老人很纠结。2014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不多,但小品《扶不扶》却是独树一帜,让人记忆深刻。小品《扶不扶》从老人失足跌倒说起,喜欢助人为乐的聪明小伙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通过事件回放来帮助老人弄清事实,用诙谐幽默演绎出梗塞着道德这条社会动脉的不良风气,在令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可谓是教育无处不在,美德时刻要弘扬。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道德焦虑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5月17-18日,全国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座谈会在烟台市召开。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把推动城乡共建精神文明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办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加强城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 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 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