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5月中旬—10月中旬,山东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隆重举行,本届运动会设有篮球、羽毛球、拔河等28个项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一“旋转的人形”,形象的传达出健身运动会的欢乐、祥和的气氛。特别是欢乐即心情愉快是青少年       的核心。
(2)本届运动会设有篮球、羽毛球、拔河等28个比赛项目。当篮球运动员运球、上篮时,要不停地做屈伸动作,屈肘时,上臂的       收缩。运动员比赛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主要是在肌细胞的       中产生的。
(3)如果你在现场观看时,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比赛场面,主要是因为眼球( )
的曲度可以调节;同时,在( )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4)体育舞蹈是运动会上观赏性极强的一个项目。运动员在水面上能保持身体平衡,完成各种优美、准确的动作,主要是依靠       的协调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积极动手实践,是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过程与现象,请结合自己的实践,回答相关问题。
1.在使用显微镜时,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某小组同学做的记录如下: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6
5
7
4
5
3
3
0
2
1
阴暗
4
5
3
6
5
7
7
10
8
9

全班统计时,该小组提供的数据应是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你是如何保证小鱼呼吸的?

4.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中,检测口腔中是否有细菌和真菌,你是如何接种的?

小明的早餐食谱是:牛奶一杯、鸡蛋一个、面包一块。右图是小明体内呼吸、水华、吸收、运输、排泄有关的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牛奶和鸡蛋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才被人体吸收。该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流经以及各腔的先后顺序是(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的恒定。面包中含有较高的糖类,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显著升高,但很快又会降至正常水平,这主要是靠(激素)的调节。
3.①和②示呼吸过程中的哪一环节?;通过呼吸,氧气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组织细胞的参与呼吸作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血液流经丁器官形成尿液,必须经过两个生理过程。
5.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为了满足身体每天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必须合理。小明同学的早餐搭配合理吗?。什么样的饮食才算是合理的饮食?

下图是鸡卵的结构模式图,以及鸡卵内控制鸡冠性状的一对基因。图中的A表示控制显性性状——单冠的基因,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玫瑰冠的基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鸡的生殖方式为,通过孵化,图中[ ]可以发育成小鸡。
2.如果一只单冠的母鸡与一只玫瑰冠的公鸡交配,所产下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
3. 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产蛋多的母鸡,“多产”这种变异能否遗传下去?。说出你的理由

下图示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刹车反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红灯”的灯光进入眼球,经过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A上形成物像,A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B]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汽车司机看到红灯)。
2.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3.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反射。请你写出图中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用图中字母、文字和箭头表示)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随着大量富含氮(N)、磷(P)等元素的生活污水被排放进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湖内的蓝藻等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形成水华。使得太湖湖水变臭,鱼虾无法生存,很多水生生物灭绝。目前,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70%。近年来,政府加大治理力度,除减少污水的排放,推行无磷洗涤剂等措施外,还大量放养以藻类为食的鲢鱼等,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材料二 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导致世界各地农作物大量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在资料一中,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它是由太湖水域和
共同组成。过度排放污水,使太湖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的。
2.在资料二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在生物圈中,该气体的过度排放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平衡被打破。
3.无论水华现象还是温室效应,都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所致。结合生活实际,除资料中提到,试举两例减少或降低上述现象的做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