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B.对维护专制制度、保障财政税收起到了重大作用 |
C.这种思想在明太祖和雍正帝时得到强化 |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被废除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 B.封建王权的强化 |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D.上层建筑的变化 |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某收藏家的藏品中有青花釉里红婴戏碗,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宋 | B.元 | C.明 | D.清 |
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和早市是在
A.西汉的长安 | B.唐代的长安 | C.北宋的东京 | D.元朝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