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注: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指出秦朝解决这一困局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说“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欧各国从15世纪起,纷纷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并设立许多享有垄断特权的贸易公司,如英国的几内亚公司、东印度公司,法国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清王朝与此相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坐视已出洋的中国商人和华侨惨遭杀戮而不闻不问。在清代建立之前,已有大量中国商人和华侨在南洋经营商业和航海业,在东南亚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万余名,清政府竟坐视不问,说这些华侨是“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因而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中国在东南亚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丧失殆尽了。
请思考:在世界历史向近代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欧分别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对各自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享饥寒寥劫为非之患。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根据材料三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大户”和“小户”各指什么?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些学者把科学进入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显著特征。这一说明自有道理,但仍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在18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很贫乏,不能直接用于工业过程。事实上,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不管怎样,早在19世纪末期,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和实验——已被付诸实践(都不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进步并非皆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许多事例表明,“实验方法”一词太正式和确定,不能准确描绘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反复实验法”也许更恰当。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870年至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经验主义在许多工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有些工业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但是,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
请完成:
(1)说明科学技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科学技术和科学发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这一组历史评论和问题,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
历史事件
1850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
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从英国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
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请完成: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
(2)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和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4)“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措施是在什么思想的影响下实施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