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
| C.“苏湖熟,天下足。” |
|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
| C.李贽的《焚书》 |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是
|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 | 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 |
| C.商品化趋势明显 | 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 |
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
|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
|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
|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