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
公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了绕道取食。
(1)蚯蚓走迷宫与公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            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而获得。
(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3)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

(1)植物正常生理活动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甲图中[D]________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
(2)甲图中A、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________过程在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的[ ]__________中。
(3)过程B的强弱受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根据对图丙分析所得结论,对大棚蔬菜采取_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
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
(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哪一步?()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设计实验方案

(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的。(填“成立”或“不成立”)
(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_____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鼠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数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

缺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将1、2、3、4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并在1、3试管内加入清水,2、4试管内加入等量的唾液混合后,如°图所示,分别放入不同的水温中10分钟后加入碘液,据图回答:

(1)1号试管的着色为   色,2号试管的颜色为    色,4号试管的颜色为   色。试管作为对照组。
(2)2号试管没有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酶,可将淀粉分解为    
(3)1号试管变色的原因是4号变色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