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时政治经济重心已移至南方,南方人口大增
C.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B.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