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分)
(2) 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 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在近代历史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举出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的三类条款,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不平等条约 |
影响 |
|
例 |
战争赔款 |
加重人民负担,造成中国财政状况恶化和发展资金流失 |
1 |
||
2 |
||
3 |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不同文明的发展、交融,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演进史。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文明不断和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文明相互交往、吸收和融合,从而凝聚成中华文明。
(1)列举唐朝时期,西藏地区接受中原文明成果的史实,并分析唐、吐蕃文明交融成功的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是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和商业贸易走向世界的。
(2)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对亚洲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文明强势而来,国人逐渐意识到自己落后,并开始了对西方文明由被动到主动吸收的过程。在政治制度方面,更是经历曲折。
材料一 19世纪就九十年代,郑观应认为“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自有议院,则昏爆之君务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苟欲安内攘外,……其必自设议院矣。”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3)指出上述材料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相同认识形成的原因。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4)在20世纪50年代和1978年后,我国曾两次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学习对象 |
学习内容 |
主要实践 |
自我完善 |
苏联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
|
西方 |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特续增长 |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3月5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2: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l%,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