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哲学的原则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意识复归于自己。”
——黑格尔
材料二

材料三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瑕日修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的思想禁锢而肯定每个人都有自由地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权利,都有自由地怀疑、探索和思考的权利,因而就有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诞生;由于反对中世纪教会权利和王权专制,确认人生而平等,人人都必须互相承认并且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因而就有了民主。
——摘自许苏民《人文精神论》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4分)
(2)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西欧社会的时代特征。(6分)
(3)据材料三,概述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苏格拉底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局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院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汤姆斯墨菲率领代表团访华,与中方洽谈合作事宜。在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中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英语词汇"joint venture"并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墨菲解释说:"简单地说,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对此感到新鲜有趣和增长了知识,同时又认为,尽管对方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美方提到合资经营就好比是"结婚"、"建立共同家庭",就更不可思议。中方代表团将谈判内容上报中央后,邓小平作了"合资经营企业可以办"的批示,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获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80年4月,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如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北京长城饭店公司。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方代表最初认为美方"合资经营"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创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l938 年)
材料二关于杭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6 分)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