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
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
新航路的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
C.欧洲出现商业危机 | D.《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最早开辟了以欧洲为起点、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15世纪中期欧洲出现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通商要道 |
C.航海技术的发展 | D.《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流传 |
1941年后,中国陆续派出10万人的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①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
④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