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降至10.3%.对这—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 |
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 |
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 )
A.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
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 |
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 |
D.利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
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右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裕仁天皇虽被日本人奉为活着的神明,但他在日本外交政策上却不起任何作用。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 |
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 |
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高威望 |
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 |
D.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
B.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 |
D.开拓国外市场 |
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
B.经济大危机 |
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