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此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
《明宜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