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徽商( )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 B.注重买田置地 |
|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 D.注重多样化经营 |
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
|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
|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
|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
|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
|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1933年6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
|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
|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
|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