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 B.市民阶层崛起 |
C.城市化程度加深 |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
C.商品流通不畅 |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