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氧气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特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组中没有氧气.底物均为葡萄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组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6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
C.统计甲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
图中①~④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光镜下可看到图中①~④所示的结构 |
B.所有细胞中均以④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
C.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仅有图中结构① |
D.结构③参与该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
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
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
D.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
在试验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米,设想利用该植株尽快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抗盐水稻品种,用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应有( )
①诱变育种 ②单倍体育种 ③转基因技术 ④组织培养技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