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依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观测点的相关信息记录在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 底层新老关系 |
地层代号 |
观测点坐标 |
新![]() 老 |
C |
(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 |
| D |
(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 |
|
| S |
(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 |
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 B.东西方向 |
| C.西北—东南方向 | D.东北—西南方向 |
该小组考察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山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向斜谷 |
甲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乙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m)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在( )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D处通达度较差的原因是( )
| A.建筑物稠密,道路狭窄 | B.紧邻中心商务区 |
| C.地形崎岖 | D.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 |
下图为“某地2013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 B.婚姻家庭 | C.政治因素 | D.经济因素 |
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
|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
|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
|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小题。
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 A.位于河流沿岸 | B.位于铁路沿线 |
| C.靠近海港 | D.矿产资源丰富 |
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 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
③扩大对外开放 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左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左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乳牛大量繁殖 | B.气温偏低 |
| C.鲜草供应偏多 | D.降水偏少 |
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地形的种类 | B.市场的距离 |
| C.雨量的多少 | D.奶牛的数量 |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
|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
|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
|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
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 ( )。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工业 |
| C.动力导向型工业 | D.现代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