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l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发言
材料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期?(1分)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以《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题》对这一运动进行简要介绍并作出评价。
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流畅,字数100字左右。

中、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三个大国,历史上他们的关系变化跌宕起伏。
【侵华的帮凶】
(1)19世纪中期,美俄两国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扮演着帮凶角色?
【不同的抉择】
(2)1917年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性的一年,中美两国和苏俄对于战争分别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战时的合作】
(3)二战中面对共同的敌人,包括中、美、苏三国在内的正义力量联合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决定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关系的转变】
(4)20世纪70年代,当中苏关系恶化后,中美关系却出现转机,其缓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两例即可,2分)
【上海的聚首】
(5)2001年中国上海科技馆前出现了中、美、俄三国领导人的身影,这次聚首是为了出席哪一会议?
【历史的启示】
(6)从中、美、俄三国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屡屡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它)使那些不朽的名字和著作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颠覆了君王的绝对权力,告诉人们自由和平等的价值。
——《大国崛起》
材料三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正是在这次战斗中,有人在莱克星顿草坪打响了“声闻全世界的枪声”。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景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厂房的轰鸣”是哪一动力机广泛应用的结果?
(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的“枪声”是哪一战争开始的标志?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4)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观察以下图示: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与实践

请回答:
(1)“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谁?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哪场革命?
(2)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事件
意义
革命

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建设
“一五”计划


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共八大


(3)哪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同时做出什么伟大决策?哪次会议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从20世纪中国重大的思想成果及其实践的历程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感悟?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什么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口号)?
材料三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3)根据材料三中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什么计划来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请举出一例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4)材料五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的内容?材料五与材料四描述的改革,其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
(5)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请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