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l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发言
材料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期?(1分)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1分)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两段材料所反应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到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是什么?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主义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回答:
(1) 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2) 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
(3) 针对材料三中的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肯宣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请回答: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布的文件。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像。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当今世界大国,它们通过不同方式崛起。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这两个国家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世纪封建教会宣称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而人则是渺小的,应当忠顺地听神的摆布,当神的奴仆。他们否定人的价值而把一切赞美词都加给上帝,说上帝是“至高、至美、至仁”的,而人是渺小的,“人应当蔑视自己”。这就把人沦为神(上帝)的附庸、上帝的驯服工具。但上帝究竟在哪里呢?神学家们又宣称:他们自己就是神的代表,上帝的代言人。因此所谓“神”,只不过是被神化和美化了的封建统治者本身。
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和引用许多对人高度肯定的观点,他们宣称他们“发现了人”。如他们经常引用古希腊智者普罗塔戈拉的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引用索福克勒斯在悲剧《安提戈尼》中对人的颂词:“世界的奇物珍宝可真不算少,象人这样维妙的却很难找”;引用但丁公开宣称的:“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等等。
——摘自林亚光主编《简明外国文学史》
根据以上材料,请谈一谈人文主义者为什么要强调提高人的地位?又做出哪些实际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引自《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引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3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伦布为什么要走“尚无人可过”的“向西海路”?
(2)据材料二分析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前往“印度”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哥伦布西行能否真正采用“公平交易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和课文知识,简要说明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