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l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发言
材料二:宋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丝绸之路”开通于什么时期?(1分)为开通“丝绸之路”作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欧洲国家的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建设“一带一路”的认识。(1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女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19世纪初的歌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织布店的没落主要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此后生产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示意图是谁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取得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部历史文献的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该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体现的是什么场景?它的颁布标志着什么?
(3)材料二中图二是哪部历史文献?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
材料二:位于巴塞罗那的哥伦布纪念碑是为纪念航海家哥伦布而建,碑顶上是哥伦布的雕像,基座四面刻有碑文和浮雕,完整的记录了哥伦布航海的全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达·芬奇”在哪一事件中被称为“巨人”?请写出两个他在这一时期绘画方面的代表作品。
(2)材料二中提到的哥伦布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重大发现而建造的?请你列举出与他处于同一世纪的中外航海家各一位?
(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
材料二:“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一切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广泛参政。”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奴隶制分别是什么地区的?
(2)材料一内容的出自于哪部法典?它的发现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国家”指的是哪一城邦国家?这个“国家”在谁当政时期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读史有感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
什么?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