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 A.制订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 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 C.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 D.重视科技教育 |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 B.迁都 | C.变法 | D.革命 |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
|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思想文化 | B.军事技术 | C.教育制度 | D.政治制度 |
“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 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天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 A.鸦片战争的发生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 C.洋务运动的开展 | D.新文化运动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