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4分。写出最少两点)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认识文化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14分)
(1)下边图片中的人物是世界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他是谁?(2分)
(2)你知道这位伟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吗?他所创立的学说体系被后人称为什么学派?(2分)
(3)你知道这位伟人的教育观点吗?(至少两点)(4分) 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一本什么书?(2分)
仔细的读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有军功者,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变法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
(3)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在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其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进行的两次重大的探索。某班开展“历史小论坛——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分组讨论活动,请你参与。
(1)【史论互证】填出表格中的观点或史实(史实只答一点即可)
范围 |
分组 |
基本观点 |
参考史实 |
戊戌变法 |
1组 |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组 |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辛亥革命 |
3组 |
有成功的一面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组 |
有失败的一面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自主探究】洋务运动是由哪一派别进行的?这一派别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自救?
(3)【新的发现】异中有同。同学们发现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很多相同点。如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看都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作用上看都________________。
(4)【学有所感】通过同学们对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救民之路的讨论,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要有哪些使命感?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程。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三幅图文信息,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并简要叙述以上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2)追溯历史,我党已成功地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3)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精神财富?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的提示将下面的图示补充完整:
(2)图中的字母是表示奠定三国鼎立的著名战役的发生地?
A:
B:
(3)除了上面的几个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时期的人物?请你再写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