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材料二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9分)
(2)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持什么观点?据此,简要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材料一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