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史载:太平军成立了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第一个出版印刷机构——“刷书衙”,传报天主诏旨、命令、官文书及官员任免事项的“提报衙”以及传递军情动态的“疏附衙”和“镌刻营”。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 A.太平天国运动重视发挥信息传媒功能 | B.中国近代报刊和杂志出版开始本土化 |
| C.太平天国政权已经逐步开始封建化 | D.太平天国运动中等级制度日益强化 |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
| A.反清灭洋 | B.扶清灭洋 | C.以清灭洋 | D.反清扶洋 |
1852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了新宪法,把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都授与任期10年的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12月就是否同意建立帝国进行全民表决中,波拿巴根据740万票赞成64万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宣布称帝。称帝后法国的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 B.君主立宪制 | C.共和制 | D.人民民主专政 |
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该特征可概括为
| A.主权在民 | B.人人平等 | C.自由主义 | D.分权制衡 |
《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宣政院得名于元朝招见吐蕃使节的地点 |
| B.宣政院机构简单、精干,办事效率很高 |
| C.宣政院是管理与唐朝政府来往的吐蕃政权机构 |
| 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