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 | B.清政府开始重视工业建设 |
C.洋务运动持续稳定发展 |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
1883年1月22日,《字林沪报》报道:“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 )
A.私人资本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
B.私人资本在近代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
C.近代企业的经营已被社会所接受 |
D.近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古代,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在今日,则适成为贫穷的原因。因为生产的机键,自家庭而移于社会了,多丁不能增加生产,反而增加消费。”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
A.家庭职能的变迁 | B.自然经济的解体 |
C.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使然 | D.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 |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