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提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C.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

1493年,哥伦布完成第一次远航以后,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印第安人文明之花”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极大地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哥伦布是彻底解决亚欧大陆饥荒问题的有功之臣
B.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清雍正帝)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富国强兵 D.保护森林和渔业资源

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当时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D.纺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