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3O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开,但也正遭遇着“中国式的发展难题”:从“转型之难”到收入“分配不平”;从“城乡二元”结构到道德困境;从各阶层利益博弈加剧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破解“中国式难题”正成为国人关注的时代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
2011年7月2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纲要》指出,今后10年是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河南省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理论依据。(9分)
材料一: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小巧、轻盈,将创新的移动电话、可触摸宽屏以及因特网通信设备三者融为一体,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通信方式,在全球引起了消费者的热捧。受这股消费热潮的影响,诺基亚、三星、LG等国际领先的手机厂商也在2011年推出类似手机,同时不断推出新的增值业务,形成了以手机上网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链。
材料二:2010年-2011年苹果公司毛利率超50%,其他国际知名厂商则多在30%左右,而中国国产手机毛利率则仅在10%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国产手机利润低,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只知一味地复制和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为了压缩成本,获得利润,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产品质量不过关,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最终形成“赚吆喝不赚钱”的局面。
(1)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怎样体现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
(2)运用《公司经营》知识,结合材料二回答国产手机该如何走出困境?
20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年轻一代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1) 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针对“80后”消费现象, 回答该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材料一:2011年11月15日至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小明家人召开家庭会议给小明出谋划策。
爸爸:要找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岗位。
妈妈: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叔叔:要避开竞争激烈的岗位。
姨妈:要是有合适的其他岗位,也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是就业总量矛盾,2012年就业人数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其次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一方面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出现用工荒,甚至服务等普通工种也无人问津;另一方政府、银行等岗位则出现万人竞争一职位的激烈局面。最后是就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大量大学生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动失业。
(1)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评价材料一中小明家人的观点?
(2)运动《经济与生活》知识,回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和劳动者该如何做?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