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地位
B.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C.废长立幼是宗法制的核心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