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下图,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 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人也 |
|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
|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 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 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
| 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 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
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 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中共“三大”《决议案》:“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由此判断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为了()
| A.推动国民革命 | B.开展工人运动 |
| C.进行土地革命 | D.实现国内和平 |
1924年l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 | 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