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3月8日凌晨2时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有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吉隆坡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世界多国联合协作展开了国际大搜救。完成下列问题。
从马航失联到国际大搜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A.澳大利亚悉尼日出东南
B.我国各地均日出东北
C.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越过赤道
D.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加

北京3月8日的昼长与下列日期大致相同的是

A.3月16日 B.4月4日
C.9月10日 D.10月6日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1月8日凌晨,超强台风“海燕”在菲中部东萨马省登陆,它可能成为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下图示意台风“海燕”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台风逐步接近东萨马省时,该地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直接参与水循环的环节有( )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读某日北半球晨线上各点移动速度统计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可能为9月23日
B.甲点的速度大约为1667km/h
C.乙点的纬度可能是60°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5°

读甲地(海拔 13 米)、乙地(海拔 16 米)的区域图和对应气候资料图(见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乙地的夏季均温明显低于甲地的夏季均温,其原因主要是乙地

A.夏季降水较多 B.海拔较高 C.纬度较高 D.寒流影响

甲、乙两地冬季都吹西北风,其成因是

A.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气压带风带移动
B.甲-地形;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甲-气压带风带移动;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甲-气压带风带移动;乙-地形

2013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其中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南极内陆伊丽莎白公主地建设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12月19日“雪龙”号驶离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地带,只能以3、4节(1节=1.852千米/小时)的船速沿着南纬65度左右纬线向东艰难航行,开始中国极地科考史上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的征程(见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雪龙”号环南极大陆航行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
C.浮冰 D.珊瑚暗礁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第30次南极科考队员在考察期间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①低温严寒 ②地形起伏大 ③高原缺氧 ④冻土深厚 ⑤生态脆弱 ⑥可供施工时间短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据青海省最新环境减灾卫星资料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水域面积持续增大,已达到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可可西里湖泊面积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 B.气候变暖 C.人类活动减少 D.地表蒸发减弱

可可西里地区一年中最佳考察时间为

A.3-4月 B.7-8月 C.9-10月 D.12-1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