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年)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
|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C.解放战争的胜利 |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 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
| 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
| D.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 |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抖中的“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 C.“扶清灭洋”口号 | D.民生主义 |
“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 B.光荣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材料所评论的是中国的
| A.郡县制 | B.科举制 | C.三省六部制 | D.谏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