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 B.卫星个数适当 |
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 |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 |
读“沿45°E经线各地某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回答20~21题。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A.12时 | B.9时 | C.8时 | D.5时 |
与上图对应的太阳光照图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18~19题。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 B.乙点 | C.丙点 | D.丁点 |
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丁→甲 |
读下图回答16~17题: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º | B.东经90º |
C.西经70º | D.西经:110º |
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 |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
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回答12~13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 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 |
C.MO为晨线 | D.NO为晨线 |
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 | B.7日12时 |
C.6日24时 | D.5日12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