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东端约在东经135°,最西端约在东经73°,两地区时时刻相差 ( )
A.5小时 | B.4小时 |
C.4小时08分 | D.5小时08分 |
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成土母质 | B.气候 | C.植物 | D.地形 |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过程最长的奇观。此次日食在黎明之后从印度拉开帷幕,随后推进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基本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回答:
日食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 B.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 |
C.地球公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 D.太阳视运动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
出现日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
B.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
C.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处于月球和地球之间 |
D.日地月成直角且太阳处于角的顶点 |
导致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B.各类能源蕴藏量的变化 |
C.消费方式的变化 | D.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
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
下列说法与上图所反映的能源消费构成变化一致的是
A.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煤炭时代 | B.从1890始,煤炭的比重不断下降 |
C.世界能源利用多样化时代结束于1950年 | D.图中的五类能源均由太阳能转化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