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第五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变化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性别比为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
|
人口总数 (亿) |
城市化 (%) |
性别比 |
1-14岁人口比重(%) |
≥60岁人口比重(%) |
文盲率 (%) |
流动人口(万) |
第五次 |
12.658 |
36.22 |
106.74 |
22.89 |
10.33 |
6.72 |
14440 |
第六次 |
13.397 |
49.68 |
105.20 |
16.60 |
13.26 |
4.08 |
26139 |
从表中可以得出,在各类人口中,绝对数增长最多的是
A.城市人口 | B.女性人口 |
C.老龄人口 | D.流动人口 |
下列关于近1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特点中,叙述正确的是
A.男性人口数量在减少 | B.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 |
C.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 D.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偏高 |
如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四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回答问题。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近几十年来,甲处大约有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海水淹没的威胁,与其主要成因密切相关的是
A.地壳持续下沉 | B.洋流和海浪的侵蚀 |
C.森林大面积破坏 | D.降水量减少 |
下面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
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河流①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问题。 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 | 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
C.水质清,无结冰 | 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 |
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 | B.一月均温0℃等温线 |
C.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 | D.年800mm等降水量线 |
读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该农作物是()
A.水稻 | B.冬小麦 | C.春小麦 | D.玉米 |
a地物候现象比b地迟的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 | B.土壤肥力不同 |
C.海拔高低不同 | D.降水状况不同 |
图为世界地图的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判断问题。图中字母所示四地中,年太阳有效辐射量最大的是()
A.X地 | B.Y地 | C.P地 | D.Q地 |
Q地附近的河流补给以什么为主()
A.雨水补给 | B.地下水补给 |
C.冰雪融水补给 | D.湖泊水补给 |
当江南丘陵地区收割早稻时,X、Y两地()
A.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 B.X地多雨,Y地干燥 |
C.都普遍吹偏西风 | 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