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某水库形状呈树枝型,水库的流域面积为l0480平方千米,水库面积达580平方千米,图中实线(黑色边缘)表示正常时水位轮廓线,(海拔101.6米),虚线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水位轮廓线(海拔102.2米);读图完成17—18题。根据图示信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湖泊为洞庭湖 |
B.实线水位时,河流一定补给给湖泊水 |
C.A处湖岸地势陡峭 |
D.虚线水位一定发生在春末夏初 |
假如某次暴雨产生的降水量为150mm,3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库区,水库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A.0.6m | B.4m | C.3.5m | D.2.5m |
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根据图和材料完成15—16题。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
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
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 |
D.衰草漫漫、牛羊遍地 |
当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刺鼻味(有团员说比夏季严重)。产生这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燃煤取暖、SO2排放增加 |
B.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 |
C.降水过程、酸雨频率增大 |
D.旅游人口多、污水废气排放量大 |
读图,回答13~14题。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寒冷漫长 |
B.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C.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四季分明 |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
在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甲、丙 |
该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10~12题。
地区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平均气温(℃) |
8.1 |
23.5 |
2.6 |
18.3 |
≥10 ℃积温(℃) |
3 900 |
8 200 |
2 800 |
6 500 |
年降水量(mm) |
621 |
1 980 |
538 |
1 350 |
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 B.落叶阔叶林,棉花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 D.针叶林,甜菜 |
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 B.②地含沙量最大 |
C.③地冰期最长 | D.④地汛期最长 |
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
C.①④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
某校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从a地出发,沿河考察了a、b、c、d四个地点(图中曲线河流)。根据图示信息,回答8~9题。他们了解到目前没有大型钢铁企业的是
A.a、b | B.b、c | C.c、d | D.a、c |
们对河流的观察结论,正确的有
A.bc段的流量比ab段的小 |
B.cd段是“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 |
C.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
D.南岸滩涂广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