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高祖常徭咸阳徭:服徭役。 |
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
C.吕公者,好相人相:帮助。 |
D.徒多道亡亡:逃跑。 |
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⑤人乃以妪为不诚 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A.燕王拜送于庭 |
B.何厌之有 |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D.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程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愚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现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全陵,又作《字说》 ,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黠《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流,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i,刚愎、狠戾。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通"嘱",嘱咐 |
B.侠又坐窜岭南坐:被判罪 |
C.或衣垢不浣浣:洗 |
D.鲜不为大奸患鲜:少 |
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②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③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
④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
⑤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⑥天变不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曾经提携过王安石。当欧阳修申请退休的时候,有人挽留他,王安石却极力排斥。 |
B.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延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
C.王安石生活俭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
D.王安石当宰相,是他自己的不幸,也是宋王朝的不幸。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3分)
(2)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3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库①,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孟子·万幸》)
[注]①有库:地名。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人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不能有"怒"和"怨"。 |
B.亲爱亲人的方法有许多,最简便方法是是使他尽快的富贵起来。 |
C.自身贵为天子,弟为匹夫,不是仁爱的表现。 |
D.富贵要和亲人一起分享,就是一种义举。 |
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仁人"的标准。(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 B.③⑤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耻”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B.渔人甚异之,复行数十步 |
C.内立法度,务耕织 |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王好战,请以战喻 |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D.其皆出于此乎 |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候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②传,凭证。③制,帝王的命令。④横草,使草倒下。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使行风俗行:推行 |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矫:假托 |
C.干名采誉干:求取 |
D.臣宜被坚执锐锐:锋利的兵器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项是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⑥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2)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3)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